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熟悉,但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抗日战斗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邢占清,字魁九,辽宁人,身世不凡,英勇坚毅。他身体魁梧、忠诚厚道,深得奉军团长张作相的器重,因此获得了连长和炮兵营长的职务。对于邢占清来说,这份荣耀是凭借他过硬的军事才能和对职责的全力投入赢得的。
1925年,奉军大将郭松龄率领七万大军从滦州出发,试图从山海关方向反扑奉军。那时,邢占清担任奉军第十旅旅长李杜手下的团长,驻守在山海关的万家屯。战况激烈,双方你来我往,战火四起。在此关键时刻,邢占清继承了旅长李杜传授的攻心战术,带领部队大喊:“吃张家的饭,当张家的兵,不能忘恩负义!”这一言辞大大激励了自己的士气,也让郭松龄的军队士气大跌,进攻陷入困境。
展开剩余83%邢占清身先士卒,毫不畏惧死亡,他常常以战壕为指挥所,指挥部队顽强作战。随着形势的变化,他最终带领部队撤退至新民,坚守阵地,顶住了郭松龄的猛烈攻势。在援军到达后,邢占清带领部队反攻,一举攻占西高台子,打破了郭松龄的战线,最终使得其全线溃败,郭松龄也在这场战斗后被杀。
张作相后来成为吉林督军,邢占清也因此升任为东北军二十六旅的旅长,驻防哈尔滨(当时属吉林管辖)。然而,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作相因父亲去世,正赶赴锦州奔丧,此时,吉林督军公署的参谋长熙洽与日本方面早已暗通款曲,将吉林悄然交给了日军。熙洽还派遣亲信金名世来劝邢占清和另一位东北军旅长赵毅与日本人合作,却被两位将领坚决拒绝。
同时驻守哈尔滨的东北军旅长丁超虽然表面上不与熙洽合作,但暗地里与日本人有着勾结。局势复杂而微妙,东省行政长官公署内更是暗流涌动。一些东北军的元老和张作霖的亲信,也逐渐表现出亲日的态度。尽管如此,邢占清始终坚持爱国立场,自认为守土保民是他的责任。然而,四面楚歌的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身心都受到了考验。
邢占清的参谋长王乃正和一些年轻军官坚定主张与日军作斗争。尽管邢占清被部下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所打动,但他手下的两个团长——宋文俊和赵秋航却心怀叵测,使得邢占清不得不保持谨慎,暂时按兵不动。面对邢占清和丁超的抵抗,熙洽暴怒,威胁要撤职两位将领,并派遣五个伪军旅进攻哈尔滨。
就在此时,邢占清的老上司李杜和吉林省军署卫队团长冯占海率队赶到哈尔滨郊外。经过商议,邢占清、李杜、冯占海与赵毅、丁超等人决定联手反击日军,誓言保卫家园。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们齐心协力,成功击败了熙洽麾下的伪军,取得了哈尔滨保卫战的初步胜利。
1932年1月,李杜、冯占海、邢占清和丁超等人联合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李杜担任总司令,邢占清和杨耀钧担任中路正副总指挥。自卫军宣称要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并在哈尔滨严阵以待,赵毅所领导的部队负责双城的防守。然而,1月30日,日军在向哈尔滨进攻的途中遭遇了赵毅的伏击,数百名日军士兵死伤惨重。次日,日军动用飞机、大炮和坦克发动了进攻,赵毅的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得不撤退。
2月3日,邢占清亲自率部在哈尔滨南岗设防,阻击日军第二师团的进攻。在经过两日的血战后,邢占清所部歼灭了一部分日伪军,并成功击落了一架日机。然而,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邢占清的部队在装备不足的情况下,最终被迫撤退。2月5日,哈尔滨沦陷,邢占清率部向哈尔滨东部的夹信子和元宝镇撤退。随后,邢占清与日伪军在珠河一带多次交战,但由于内部问题和背叛,邢占清的部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尽管如此,邢占清并没有放弃。3月,李杜决心反攻哈尔滨,邢占清被任命为中路军正副总指挥,带领部队向哈尔滨推进。在取得珠河县城胜利后,邢占清誓言要为失地复仇。然而,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不得不撤退至勃利休整。在依兰失守后,李杜迁移至梨树镇重新组织自卫军,而邢占清则继续带领部队坚持战斗。
1932年底,日军发起大规模冬季讨伐,邢占清与李杜被迫撤出密山,最终来到虎林。撤退途中,三千余人和日军激战半日,最终为保存实力,李杜、杨耀钧和邢占清选择绕过虎林,退入苏联。尽管途中经历了无数磨难,邢占清的抗战精神依然未曾褪色。
在新疆,邢占清虽然和杨耀钧驻扎在伊犁,但由于盛世才和马仲英的内斗,邢占清也被卷入了这场没有意义的争斗。盛世才为了自己的利益,巧妙地设计了邢占清的死亡,使得这位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死于一场权谋斗争。而邢占清的部队也最终被盛世才所吞并和瓦解。
邢占清的死是极为悲壮的。他没有死于战场,而是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丧命。他的死,令人痛惜,但也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乱世局势。
发布于:天津市通盈配资-专业股票配资平台-重庆线上配资-配资一流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